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病。病犬以急性鼻卡他以及随后的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幼犬,冬春季多发,死亡率很高。主要通过与病犬直接接触,飞沫经呼吸道和口腔感染。对犬瘟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犬瘟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犬的一种最古老、危害最大的传染病。该病几乎分布于全世界,所有养犬国家均有该病发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部分省区的毛皮动物饲养场不断爆发该病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山东省夏津县畜牧兽医局兽医门诊接诊犬瘟热病例较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犬瘟热,本文对犬瘟热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简单介绍,供参考。
犬瘟热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核酸型为单链RNA,病毒粒子呈圆形或不整形,有时呈长丝状。粒子中心含有直径15~17 nm的螺旋形核衣壳,外面被覆一层近似双层轮廓的膜,膜上排列有长约1.3 nm的杆状纤突。
犬瘟热病毒对热和干燥敏感,50~60 ?C 30 min即可灭活,在炎热季节犬瘟热病毒在犬群中不能长期存活。在较冷的温度下犬瘟热病毒可存活较长时间,在2~4 ?C可存活数周,在-60 ?C可存活7年以上,因此,冻干是保存犬瘟热病毒的最好方法。0.75%石炭酸溶液及0.3%季胺盐类消毒剂4 ?C 10 min不能使病毒失治,临床上常用3%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消毒剂,效果良好。
犬瘟热病毒能够适应多种细胞培养物,包括原代或继代犬肾细胞、雪貂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细胞及FL细胞等。在犬肾细胞上犬瘟热病毒产生的细胞病变包括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形成,形成巨细胞和合胞体,并在胞浆中(偶尔在核内)出现包涵体。
犬瘟热病毒的自然宿主为犬科动物和鼬科动物。在浣熊科中曾在浣熊、密熊、白鼻熊、小熊猫中发现。病犬是该病最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大量存在于鼻汁、唾液中,也见于泪液、血液、脑脊髓液、淋巴结、肝、脾、心包液、胸、腹水中,并能通过尿液长期排毒污染周围环境。主要传播途径是病犬与健康犬直接接触,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
自然状态下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之后24 h内在组织巨噬细胞中增殖并扩散至整个细胞,经局部淋巴管到达扁桃体和支气管淋巴结。2~4 d后病毒在扁桃体、咽后、支气管淋巴结中急剧增加,在骨髓、胸腺和脾脏中可见少量感染有犬瘟热病毒的单核细胞。4~6 d后病毒在脾脏淋巴滤泡、胃及小肠固有层、肠系膜淋巴结和肝枯否氏细胞内增殖,导致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8~9 d后病毒进一步扩散至上皮细胞和中区神经系统组织中,形成严重的病毒血症的。14 d后动物依靠体内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介导细胞毒性从大多数组织中清除犬瘟热病毒。9~14 d具有中等水平的细胞介导免疫应答和特异性抗体的犬体内病毒扩散至上皮组织。临床症状最终因抗体滴度的增加而消失。病毒因抗体滴度增加而从大多数组织中被清除,但可能存留于神经元和皮肤,如鼻部和脚垫。病毒在这些组织中的扩散和存在可能使某些犬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趾部皮肤角化病(硬掌垫)。
免疫状态低下的犬9~14 d后病毒扩散至许多组织器官,包括皮肤、分泌腺、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上皮细胞,此时临床症状严重,病毒在上述脏器中持续存在直至动物死亡。犬瘟热病毒在脑组织中主要表现为对血管壁细胞的激活过程,继而引起神经胶质细胞反应,其中大部分犬在感染21~28 d后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来源于同种动物的潜伏期一般为3~6 d,来源于异种动物的潜伏期可长达30~90 d。大多犬经犬瘟热病毒感染呈现亚临床症状,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体温呈双相热型,病程初期,发高烧,体温升高至39.5~41.0 ℃,持续1~3 d,然后消退,食欲不振,精神轻度沉郁,眼、鼻流出水样分泌物,打喷嚏,持续2~3 d后进入无症状期,体温转为正常或低烧。一般2~15 d后体温再次升高,病情加重,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比较明显;食欲废绝,眼结膜潮红并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和龟裂、高度角质化,病初流大量浆液性鼻液,后逐渐变成脓性鼻汁。病程长的犬足枕角层会增厚,出现硬趾症。
犬瘟热在临床上还有下列各系统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鼻镜干燥,打喷嚏,流黏性鼻汁,初期为干咳,后发展呼吸急促、困难,继而转为湿性病咳。
(2)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腹部因肠卡他而有压痛、便秘或腹泻,粪便混有黏液,有时为恶臭或暗红色血便。
(3)皮肤症状:病程长的部分病犬腹下、四肢内侧会出现米粒大的丘疹、湿疹性皮炎或脓性皮疹,足垫和鼻端高度角质化。
(4)神经性症状:主要由病毒侵入大脑而产生的非化脓性脑炎所致,多突然发生,初期表现敏感或口唇、耳、眼睑等局部抽搐,随后出现兴奋、癫痫、转圈、突进等阵发性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抽搐时间也不断延长,时间从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次数由每天几次到几十次。出现神经症状的犬多数预后不良,少数病犬即使治愈后仍留有局部抽搐的后遗症。 (5)眼睛症状:犬瘟热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一定侵害作用。导致眼脸肿胀,结膜潮红,角膜水肿,溃疡,穿孔,眼睛突然失明,肿胀,瞳孔反射消失等。
(6)泌尿系统症状:常见于持续发热的病例,肾区因肾炎而多有压痛。
犬瘟热的病理变化以心肌变性、坏死和矿化作用为特征,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犬瘟热病毒为泛嗜性病毒,对上皮细胞有特殊的亲和力,因此病变分布十分广泛。新生幼犬感染犬瘟热病毒,通常表现为胸腔萎缩。成年犬多表现为结膜炎、鼻炎、气管支气管炎和卡他性肠炎。具有神经症状的犬可见鼻和脚垫的皮肤角化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大体病变包括脑膜充血、脑室扩张和因脑水肿所致的脑脊髓液增加。
根据病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犬突然发病,口吐白沫,体温达40 ℃以上,精神倦怠,出现神经症状,全身强直性阵发性痉挛,惊厥,嚎叫,有的突然瘫痪或四肢伸直。结膜潮红,尿短赤,苔黄。最后昏迷,常于数分钟内死亡。
慢性型:病初患犬精神沉郁,行动迟缓,食欲不振,饮欲增加;眼、鼻流水样分泌物,体温为39.5~41 ℃,持续1~2 d 后体温降为正常。继而1~3 d 后体温又升高至39.5 ℃以上,且稽留数天。食欲废绝,轻度呕吐,吐出物为白沫或黄水;眼结膜炎,有脓性分泌物,甚至眼睑溃烂;咳嗽,打喷嚏,鼻镜干燥,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咬肌反复、有节律地颤动,口舌赤红或发绀,有的口舌溃烂,大量流涎;腹部和股内侧皮肤上有米粒大红色丘疹或化脓性疤疹;多数病犬腹泻,粪便呈浆糊样或带血,味恶臭;尿少色黄,苔黄腻;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死亡犬剖检均见肺脏出血、瘀血;肝稍肿大、瘀血;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胃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内容物似焦油样;肠系膜淋巴结瘀血,呈髓样肿胀;膀胱黏膜肥厚,有出血点;脑膜充血、出血;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最后确诊还需要通过试验室诊断。在多种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可作为确诊依据。同时结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进行病毒分离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准确性更高。
治疗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中、前期治疗以CDV单克隆抗体为主,其效果好于高免血清,再配合对症和支持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晚期治疗效果差,尤其是出现神经症状后基本上无治疗价值。
(1)呼吸道型(肺炎型):肌肉注射CDV单克隆抗体,氨苄西林钠,硫酸链霉素和利巴韦林。每日1次,连用3~5 d。
(2)消化道型(肠胃型):肌肉注射CDV单克隆抗体。利巴韦林,止血敏。同时进行静脉输液,即用:
①等量的复方氯化钠溶液,胺苄西林钠,混合滴注;
②等量的5%的葡萄糖溶液,小诺霉素,维生素C ,维生素,三磷酸腺苷二钠(ATP),辅酶A(CoA),混合滴注。每日1次,连用3~5 d。
(3)神经型:在有食欲的情况下,口服安定按或同等济量注射针剂,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或维生素B12 每日2次,每隔8 h1次,连用3~5 d。
(4)混合型:以对症治疗为主。同时肌肉注射CDV单克隆抗体每日,连用3~5 d。
预防犬瘟热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疫苗接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进口疫苗有二联苗、六联苗、七联苗,能预防犬瘟热、犬细小病毒病、犬副流感、犬传染性肝炎、犬钩端螺旋体病(出血型和伤寒型)和狂犬病等。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是定期预防接种,制定好免疫程序。二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犬瘟热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极易被误认为感冒,使用犬瘟热单克隆抗体特异疗法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使用专用诊断试剂盒和PCR快速诊断提高治愈率,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才能有效的减少犬瘟热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